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深度阅读

中央发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新型电力系统怎么建

第一财经 发布时间:2024-08-13 10:27:32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一系列绿色转型目标,包括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其中,“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与“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并列为三项重要任务。

  近年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风电、光伏合计装机量已超过煤电,成为国内最大发电装机载体,但随之而来的是风光波动性的发电特性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供电带来较大冲击。

  多名业内人士认为,为保障电力系统实时供需平衡,新型电力系统亟待构建。

  电力行业战略咨询人士王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意见》试图通过加强清洁能源供给、鼓励布局调节性资源、强化电网建设以及需求侧管理等多方面,强化统筹谋划,打通各环节来解决当前新能源消纳问题。

  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方面,《意见》指出,加强清洁能源基地、调节性资源和输电通道在规模能力、空间布局、建设节奏等方面的衔接协同,鼓励在气源可落实、气价可承受地区布局天然气调峰电站,科学布局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光热发电,提升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综合调节能力。建设智能电网,加快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

  “规模能力方面,当前集中式清洁能源基地存在的问题可能体现在部分沙戈荒基地存在小规模‘碎片化’现象。”王方表示,“而分布式方面,分布式光伏接网是当前最突出问题。”

  今年6月末,审计署发布《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其中指出,国内新能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50个“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碎片化”,401个子项目中,有385个单体规模小于要求的100万千瓦,增加了配套电网建设与并网难度。

  “分布式方面,部分地区前期存量较高,当前新能源消纳存在较大压力。”王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由于缺乏前期统筹规划,国内多地分布式光伏项目推进节奏过快,配电网基础设施难以支撑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他认为,要解决波动性问题,必须依靠更强的电网,例如加大配电网升级改造投资,并通过建设抽水蓄能、火电深度灵活性改造、配置储能等配套设施,进行灵活性调节,强化电网的基础负荷支撑能力。“重要的是,项目投资方要扭转传统‘以源为主’的投资思维,将以往投向电源侧的高比例投资转向配套的电网工程,助力电力系统在供应侧和负荷侧的实时匹配。”

  《意见》还针对不同领域提出量化工作目标,要求到2030年,抽水蓄能(简称“抽蓄”)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东方财富证券分析师王翩翩介绍,抽蓄可以承担电力系统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备用等多种功能,是现阶段最安全和稳定的储能方式。2021年印发的《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到2030年,抽蓄投产总规模120吉瓦左右。

  一名售电公司负责人认为,与此前目标相比,《意见》强调加快抽蓄建设步速,推动仍处于可研阶段的抽蓄项目加快建设投产。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报告显示,近年来国内抽蓄装机量实现高增长,今年一季度全国新增抽蓄160万千瓦,规模接近常规水电的8倍;2011年到2023年,我国抽蓄发电装机容量已从18.38吉瓦增至50.94吉瓦。

  此外,《意见》对于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应用也值得关注。《意见》指出,要深化电力价格改革,完善鼓励灵活性电源参与系统调节的价格机制,实行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研究建立健全新型储能价格形成机制,健全阶梯电价制度和分时电价政策,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

  分时电价是将一天的电价分为尖峰、高峰、低谷等时段,执行不同电价,以此引导和鼓励用户合理安排用电时间,促进电力供应与需求通过价格进行有效匹配。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用电峰谷时段发生明显变化,今年以来,浙江、安徽、河南等多地均对分时电价政策作出调整,在改善电力供需状况、促进新能源消纳基础上,引导用户调整用电负荷。

  电规总院能源政策与市场研究院认证评估处副处长程晨璐此前表示,规划和电价是电力行业链条的首尾两端,应加快形成协同互动的良好格局。“特别是当前电力市场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需注重发挥电价机制的关键引导作用。”

  (文中受访者王方为化名)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