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要新闻

章建华: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1-06-09 16:40:12

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访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


能源行业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贡献了坚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新时代中国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立足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确立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能源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有利基础。

 
 
今年前4月,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能源供需总体平衡,全国发用电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支撑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能源行业贡献了怎样的坚实之力?立足“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双碳目标对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提出的明确要求,我国能源领域在思想理念和方法思路上应如何把握?对此,经济日报记者专访了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
 

六大方面成就为“十四五”开局起步

奠定有利基础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
  
章建华: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新时代中国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能源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有利基础。
  
清洁低碳转型更快。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9%,较2012年提高6.2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占比降至56.8%,较2012年下降11.7个百分点,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快转变。
  
供给能力质量更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立起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始终保持在80%以上。水电、风电、光伏、在建核电装机规模等多项指标保持世界第一,到2020年底,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增长到10.83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接近50%。
  
科技创新动力更足。我国建立了完备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安全可靠的电网,供电可靠性位居世界前列,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推动能源发展动力变革的基本力量。
  
市场发展活力更高。深化重点能源领域和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构建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油气勘探开发市场有序放开,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取得关键进展;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逐步构建起了以中长期交易为“压舱石”、辅助服务市场为“稳定器”、现货试点为“试验田”的电力市场体系。
  
国际合作全面开展。我国大幅度放宽外商投资准入,促进能源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与29个国家发起成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多边机制下的能源国际合作。
  
惠民利民保障更实。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全国农村大电网覆盖范围内全部通动力电,农村电气化率达到18%;建成2636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惠及6万个贫困村、415万贫困户;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取得明显进展,清洁取暖率提升到65%以上。
 
 
记者: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是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途径。我国在实现可再生能源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收获了哪些经验?为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章建华: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我国确立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及时把握了能源转型方向,及时顺应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历史潮流,及早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实践创新。
  
一方面,我们积极推进市场广泛参与。我国可再生能源从成长之初就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社会化的行业,市场主体多,市场化程度高,民营企业活跃,市场竞争充分,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另一方面,我们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颁布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出台了固定电价制度、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制度、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税费优惠制度等系列支持政策,通过法律保障、规划引导、财政支持等措施,有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实现快速发展、规模化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作出突出贡献。
  
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规模的三分之一,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中坚力量。特别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有力促进了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的快速进步,成本快速下降,经济性显著提升,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电、光伏发电加快成为新增主力能源。
  

能源低碳转型进入爬坡过坎的攻坚期

 
记者: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您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着怎样的新形势新任务?
  
章建华: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我国能源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能源工作,必须及时准确研判国内外能源发展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放眼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而深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呈现新局面,推动世界更快进入低碳化、智能化的能源体系和发展模式。
  
看向国内,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推动能源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碳排放达峰和低碳化成为能源发展的硬约束,我国能源低碳转型进入爬坡过坎的攻坚期。这对我国合理谋划能源转型路径,持续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我们将辩证看待当前能源保障发展遇到的多重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坚定发展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坚决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政府与市场、国内与国际、全局与区域、开发与节约、当前与长远等重要关系,实现“十四五”能源发展的良好开局。
  
 
记者: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的关系?
  
章建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能源安全的角度,能源结构和系统形态将面临巨大变革,短期内需要承受转型与变革的阵痛,但从长远来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才能实现我国能源本质安全。
  
从近期看,减污降碳有助于缓解能源供应保障压力。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在49.8亿吨标准煤左右,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能源效率仍然偏低,节能降耗的空间很大。以更大力度实施节能降耗,不断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强化减污降碳,不仅有助于缓解能源供应保障压力,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较快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可避免透支未来的战略资源、环境空间和发展潜力。
  
从长远看,减污降碳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随着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我国将逐步摆脱化石能源依赖。根据有关研究机构初步测算,到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由目前的16%左右提升到80%以上,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将由目前的34%左右提高到90%以上,建成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安全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体系,实现能源领域深度脱碳和本质安全。
  

三方面举措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与碳中和

 
记者:“十四五”是碳达峰的攻坚期、窗口期,国家能源局拟采取哪些举措,推动碳达峰目标稳步实现?
  
章建华:现在距离2030年碳达峰还有两个五年,共十年。“十四五”是第一个五年,也是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期。我们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快推动碳达峰工作能够成势见效。
  
一是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的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总装机容量要达到12亿千瓦以上,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必须完成。我们将制定更加积极的新能源发展目标,加快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同时要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地发展核电,同时要加快推进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调节电源建设,增强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大力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
  
二是大力推行绿色用能模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在重点领域乃至全社会推行绿色用能模式至关重要。我们将采取更加严格的能耗标准,支持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非化石能源的替代和用能方式的改变。推动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建筑光伏一体化等绿色用能模式,也要加快取暖、炊事用能等方面电能替代,提升全社会电气化水平。到2025年实现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降低13.5%,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较2020年降低18%的目标。这两个目标在“十四五”规划里已经体现了。
  
三是制定和实施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我们深入贯彻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精神,国家能源局正在研究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和任务举措,围绕促进能源低碳智慧转型、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储能发展等重点任务,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同时抓好国家和省级“十四五”能源规划衔接工作,把可再生能源的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节能减排和碳达峰等目标落实到规划中,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压实各级各地碳减排责任,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碳达峰,这项工作现在就要开始干。
  
 
记者:国家能源局将从哪些方面着手,引领能源行业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起来?
  
章建华:能源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能源行业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能源发展的重要出发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能源供应的基础保障作用。一要发挥能源行业优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支持脱贫地区布局建设一批能源重大工程,带动发展支柱产业、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指导地方抓好光伏扶贫电站资产管理和设备运维,确保持续发挥增收作用。二要加快乡村能源变革,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结合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优先支持农村地区发展分布式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打造县域低碳能源产业,提高电气化水平,转变乡村用能方式,建设美丽新乡村。三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乡村振兴。鼓励引导具有技术、资金优势的企业和社会主体参与,采取更加灵活的市场机制,探索农村能源投资、服务新模式,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乡村能源加快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轶辰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