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竞争情报

中国与中东国家能源合作的机遇与前景

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2-12-26 11:21:15 作者:茉 莉 王大千
  位于“五海三洲之地”的中东地区历来是中国外交重点关注的区域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中东国家保持着良好沟通与互动,双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深化了交往共识,建立了友好合作、互利互助的国家关系。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就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既促进了双方关系的发展,也推动了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中国与中东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经贸往来成效显著。作为中国与中东经贸往来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合作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下能源合作成效显著

  当前,中东地区已探明油气储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5%和42%,是名副其实的能源集聚地。作为能源需求大国,中国已成为中东原油重要输出地。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中东国家能源合作既在规模与质量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又打造了向纵深发展的全新格局。

  第一,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表现出强劲动力。自2013年至2020年,中国从中东进口原油总计约15.1亿吨。此外,中国在中东原油出口中的份额也大幅提升。2010年,中国仅占中东原油出口的3.9%,2019年跃升至31.2%。

  第二,“一带一路”倡议既为中国与中东国家在传统油气资源外的能源合作拓展了空间,也为双方打造向纵深发展的能源合作布局提供了可能。中国在太阳能、风能、核电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产业链优势明显,而中东地区具有的可再生能源区位优势为相关合作提供了必要条件。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同沙特、阿联酋、埃及等中东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合作稳步推进,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能源合作面临挑战

  尽管中国与中东国家正有序推进能源合作的相关进程,但不可否认,安全问题与地区战略挤压态势仍使双方合作面临挑战。

  首先,波谲云诡的地区安全局势制约着中国同中东的能源合作。长期以来,中东地区面临着严峻的安全挑战,恐怖主义、宗教冲突及民族矛盾等安全隐患导致地区部分国家战乱频仍。例如恐怖组织的存在引发中东局势动荡的同时,也威胁到该地区的原油产业链。中东时局的乱象既破坏了国际原油市场稳定,又威胁中东能源供给的安全。

  俄乌冲突加剧了全球能源供需的紧张态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加紧对俄罗斯的制裁,导致俄罗斯能源输出受阻。虽然短时间内这可能给中东地区的能源市场带来利好,但原有的市场平衡被打破,最终将反噬中东国家对外能源输出的良性布局。

  其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在中东能源体系中的市场份额挤压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中国与中东国家能源合作。长期以来,美国通过技术垄断和美元霸权掌控着中东国家的石油经济命脉,并在中东能源体系中塑造了强大影响力和优势话语权。然而,面对中国在中东地区越来越显著的战略影响,美国认为其在中东地区的石油霸权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因此,挤压中国的战略存在就成为美国中东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能源领域,美国一方面通过政治干预与军事联系等方式,控制中东地区主要产油国的石油输出,阻滞其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另一方面,美国通过强化金融垄断资本,巩固其全球能源贸易主导地位,在石油资源上与中国展开“争夺战”。

 新举措与新契机

  进行稳健的能源合作,中国必须积极化解上述挑战。这既是保障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的有效举措,更可能为双方合作带来新契机。

  具体来讲,一是要继续完善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机制,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拓展可再生能源、高新技术、金融以及疫苗药物研发生产等领域合作。近年来,中国在与中东国家开展能源贸易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相关合作已延伸至石油区块上游。2017年,阿联酋将阿布扎比陆上石油区块共计12%的特许经营权授予中国企业,这是中国在中东地区首次获得上游合作份额,为双方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发挥引领作用。此外,面对全球能源枯竭和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中国与中东国家需要继续巩固和发展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并在设施联通与技术共享方面寻找新的增长点,探索构建可再生能源合作新路径。2015年8月,中国同埃及签约筹备可再生能源国家联合实验室。此后,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相继将能源多元化纳入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中国无疑成为上述国家落实战略规划的重要参与者,将为整个中东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作出贡献。

  二是面对中东地区安全格局的深度变革,中国以积极姿态参与地区安全治理,为中东和平进程贡献“中国方案”。首先,对话协商是中国参与中东安全事务的首要原则。可以说,政治对话既是解构中东乱局的前提,也是化解中东冲突的关键。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中国在伊朗核问题、利比亚问题、巴以冲突等关乎中东命运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其次,中国注重提升自身在中东安全事务中的“主动性”,以“新安全观”等理念为基础绘制了可操作的中东和平路线图。2016年,中国出台了《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强调要在中东实践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实现中东长治久安与繁荣发展。这份文件集中体现了中国参与中东安全事务的大国担当,是中东安全治理进程中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

  三是继续夯实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基础,拓展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合作增量,从根本上打破美西方国家对中东能源市场的垄断和对中国的战略挤压。2018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努力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4年多来,中国已同21个阿拉伯国家和阿盟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同12个阿拉伯国家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或战略伙伴关系。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落实,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交流互动呈现崭新气象,双方不仅在能源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投资等领域的合作紧密活跃,而且逐步向人工智能、5G技术及航空航天等高新产业进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基于共同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中国与中东国家在医疗物资援助和疫苗实验研发等方面携手并进,切实巩固了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迎来了更加光明的合作前景。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东能源市场的长期垄断和对中国战略存在的持续挤压,中国更要稳步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中东国家提升在涉及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的相互支持力度,为打破美西方国家的能源垄断寻找破局之路。

  近年来,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外交实践与合作成效已然证明,双方不仅具备合作共赢的现实条件,更承载着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在持续推进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中国与中东国家将加紧落实能源市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对接,充实并完善相关机制,推动能源领域的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双方的交往合作不仅深度诠释了“一带一路”倡议中讲信修睦、合作共赢、守望相助、心心相印、开放包容的理念内核,更是极大彰显了中国在中东事务中的大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作者:茉 莉 王大千,分别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郑州大学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